保利檀園,外立面給力,戶型很不錯,但周邊很嘈雜!
今天又重溫了一遍《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》,感觸很深,對于北龍湖的住宅和商業(yè)有了新的看法。
文中有一段總結的很好,對北龍湖住宅和商業(yè)理解很有幫助,其中:
要想在城市的街道和地區(qū)生發(fā)豐富的多樣性,四個條件不可缺少:
1)地區(qū)以及其盡可能多的內部區(qū)域的主要功能必須要多
于一個,最好是多于兩個。這些功能必須要確保人流的存在,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門的人,還是因不同的目的來到此地的人,他們都應該能夠使用很多共同的設施。
2)大多數(shù)的街段必須要短,也就是說,在街道上能夠很容易拐彎。
3)一個地區(qū)的建筑物應該各色各樣,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,應包括適當比例的老建筑,因此在經(jīng)濟效用方面可各不相同。這種各色不同建筑的混合必須相當均勻。
4)人流的密度必須要達到足夠高的程度,不管這些人是為什么目的來到這里的。這也包括本地居民的人流也要達到相等的密度。
顯然,北龍湖的住宅是缺乏多樣性的,不屬于簡各布施倡導的有機增長模式,而是以人為主觀意志出發(fā),商業(yè)和住宅完全是人為設計和規(guī)劃出來的。
作者展開講的很精彩,這里簡單提一嘴,書寫的很精彩,值得一看,有興趣的可以去讀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