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有一座小山村,村民們每天辛勤耕種,自給自足。有一天,一個商人來到了村里,發(fā)現(xiàn)這個村子周圍的山上全是猴子。于是,商人發(fā)現(xiàn)了商機。他向村民宣布,我要買猴子,100元一只。
100元1只!這可比種地賺錢快多了!村民半信半疑,這個商人是不是傻子???大家試著抓猴子賣給商人。結果他真以每只猴子100元的價格買下來了。這下消息
傳開了,抓猴子就能賺錢,誰還種地!全村都去抓猴子了,很快商人就買了3000多只猴子,山上猴子也越來越少了。
這個時候,商人又出價200元一只買猴子,村民見猴價翻倍,不管多困難,也要上山去抓猴子賣錢。商人還是信守承諾,200元一只的價格收購了猴子,慢慢地猴子幾乎被抓光光了。
誰知,商人又出價300元一只買猴子,可是猴子幾乎已經抓不到了。他再次加高籌碼,出價到500元買一只。但山上已經沒有猴子了,5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這里。這可怎么辦呢?
這個時候,商人消失了,他的助手跑到村里對村民講,我把猴子300元一只賣你們,等商人回來,你們500元賣給商人,你們就發(fā)財了!
真是個絕妙的主意,村民們瘋了一般砸鍋賣鐵,花了巨大的代價把5千多只猴子全買回來。 然后就巴巴地等商人回來再次買走這些猴子。
可是,商人再也沒回來。村民等了很久,終于知道上當了,猴子還要吃香蕉供養(yǎng)著,養(yǎng)不起??!于是,村民只好認賠把猴子放回了山上,山上仍然到處是猴子。一切都恢復了原來的模樣,只是,商人大賺一筆跑路了,而村民們賠光了全部家當。
是不是覺得故事里的場景似曾相識?沒錯,我們的樓市,走的也是這么一個套路。
一座小城,本來家家戶戶都有房子住,過得平靜安寧。
有一天,一個開發(fā)商來了,低價買了幾塊地,蓋起了成片的商品房。當時報價1000元1平米,幾個嘗鮮的市民買了房,但整體來說,房子是賣不動的。第二年,房子還是賣不動,但房價已經漲到了2000元1平米。這時小城來了一群外地的投資客,一口氣買了一棟樓,一下帶火了樓市。于是,小城里有一群人開始后悔了,跟風買房,而第一年買了房的都興奮壞了,啥也沒干,就賺了一筆!
第三年,開發(fā)商已經把房價漲到4000元一平米了,但買房的人還是越來越多,房價上漲更讓市民看到有利可圖。于是,開發(fā)商推出一個新政,要排隊搖號,還發(fā)布消息,房源不多了,再不買,明年又要漲價啦!于是,整個小鎮(zhèn)的人瘋了一般全民總動員來買房。
第四年,開發(fā)商繼續(xù)捂盤惜售,房價持續(xù)上漲。即使房價漲到5000元1平米,還是有人高位接盤。一些炒房客賺錢了,于是更多人堅信,買房是穩(wěn)賺不賠的買賣,買上好幾套囤著,等價格再漲漲漲,就拋售大賺一筆。
第五年,這個小城的市民幾乎人手都有一二套房。開發(fā)商把樓盤賣完了,而外地投資客拋售房子滿載而歸了。開發(fā)商馱著一大堆銀子,也樂顛顛地跑了。
此刻,市民才發(fā)現(xiàn),大家手里都有好幾套房,最不缺的就是房子了。大家怕把房子砸在手里,紛紛掛出來賣,房價一降再降,也賣不出來。最終,樓市泡沫。(展開全部)